勐海县拥有36万亩生态茶园,其中保存完整的古茶树资源4.6万多亩,1700多年的巴达贺松野生型茶树王和800多年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是世界公认的茶王树。古茶资源丰富,享有“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美誉。勐海县内的:布朗山古茶区、贺开古茶区、 南糯山古茶区、 帕沙古茶区、 巴达古茶区、勐宋古茶区、名声早已响彻全国。
而曼糯古茶区对于许多人来说,这里可能还很陌生,它不像古六大茶山一样出名,也不像勐海的江外六大茶山一样成为后起之秀,它默默无闻地深藏在大山深处,其实看看历史,曼糯古茶山,在很早以前也是勐海--勐阿--勐往从糯扎渡过澜沧江进思茅、普洱的一条茶马古道,曾经的兴盛,在今天早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上千亩的壮观的古茶园。
“勐海县古茶树认养保护工作委员会”奉行成立宗旨,致力于古茶树、古茶园的保护,在保证茶农收益的前提下开展古茶树、古茶园保护工作。推出古茶园认养保护活动。
今天小编就来介绍推出的古茶园——曼糯(1)号古茶园。曼糯古茶园应该是勐海县各古茶园中距县城最远的古茶园之一,也是勐海位置最靠北的古茶园,这里已经同普洱市的澜沧县、思茅区交界,距澜沧江直线距离只有10多公里。曼糯隶属勐海县勐往乡勐往村委会。
曼糯(1)号古茶园资料:
茶园编号 |
户主 |
海拔 |
面积 |
GPS定位 |
古茶棵树 |
Y02LZR001 |
李志荣 |
1183米 |
12.32亩 |
N:22°24′43.93″ E:100°25′20.57″ |
225棵 |
茶园中A类古茶树(离地10厘米处直径30厘米及以上)22棵、B类古茶树(离地10厘米处直径22公分及以上)73棵、C类古茶树(离地10公分处直径12厘米及以上)130棵,A类树+B类树+C类树=225棵。
曼糯(1)号古茶园2016年全年茶叶产量预估:毛茶179.3千克,制成茶饼(400克)共358个(每千克毛茶除去挑黄片、分袋压饼损耗20%,1000克=2个茶饼)。古茶园认养价:286400元/年。
2015年8月,勐海县古茶树认养保护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到曼糯对(1)号古茶园做资料统计工作。茶园海拔测量及GPS定位,对每一棵古茶树进行照片采集、编号、实际测量(直径、围经等)、产量预估,做质量可追溯系统(有身份证的普洱茶)。
(与茶农的工作照)
(茶园拍摄记录表)
认养人的权益:
1、荣誉权:享有“云南古茶树爱心大使”终身荣誉;获得由“工作委员会”颁发的标注有认养周期、地理位置等古茶园相关信息的“终极品格”收藏证书。
2、"终极品格"产品所有权:拥有认养期间所指定的古茶园定量产品的所有权。
3、探视权:认养方享有每年一次在春茶采摘期间对认养古茶园的探视接待,认养方个人在勐海期间的吃、住、行等由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安排。
4、转让权:认养人可对”认养权“及”终极品格“产品进行转让。
古茶产品由“指定生产商”加工成精美成品后通过邮寄或现场交接等方式移交认养方收藏、品鉴。认养方资讯和认养产品流通信息将通过“中国普洱茶资讯网”进行公告。
通过开展“认养活动”,实现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样榜示范、全面普及,切实把勐海县古茶树的保护工作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实现让茶农稳步受益,让古茶树得到养护,让广大茶友享受到纯正的“茶王级”古树顶级品牌产品的目标。
古茶树(园)保护措施: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严禁砍伐古茶树周边的防护林、覆荫树,确有需要时必须经“合作社”研究并报经“工作委员会”同意后方可实施。针对茶园树木稀少或是防护、覆荫分布不均匀的,应在茶园四周种植香樟、水冬瓜等覆荫树。对于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的措施;对于土壤板结,杂草较多的茶园,应采取土壤浅耕与锄草、深耕与施基肥相结合的办法。
合理施肥。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和增效剂,必须遵循生态茶生产施肥原则对各种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需求特点,采取堆肥、种植绿肥、茶树修剪枝叶回园等措施,为古茶树补充养分。
病虫草害防治。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只可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措施及生态农业允许使用的天然化合物来防治茶园病虫草害。
合理修剪。古茶树由于树龄较大,每年都会产生一些枯枝、弱枝、病枝,需要及时加以剪除,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恢复古茶树树势。对于较细小的树枝,采用小枝剪进行剪除;较粗大的枯枝、病枝,采用手锯锯除。不得使用砍刀等工具进行砍伐代替修剪。
合理采摘,采养结合。要因地、因树、因时、因茶制宜并结合认养方要求进行合理或定季节采摘。一般采摘方法为留一叶采,采摘手法用掐采或提采。
主办单位:勐海普和茶业有限公司 | 云南省茶业协会 |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 | 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 | 西双版纳茶业协会 | 协办单位: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
承办单位:勐海县茶业协会
Copyright © 2012 勐海县古茶树认养保护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昆明多彩科技